《故人寄茶》这首诗,就主要是写对茶叶的珍爱的,作者是李德裕。在唐代,茶叶已经逐步开始普及了。据记载,唐德宗时期国家正式开始对茶叶征税,一年的税收为四十万贯钱,到了晚唐时期,茶税就成为国家税收的支柱税种之一。不过,那时茶叶的普及程度,当然赶不上今天,所以那时的人们对茶叶特别是质地优良的茶叶,看得非常贵重。


故人寄茶

李德裕的父亲是宰相,他也当过宰相,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德宗各朝。他的诗和文都做得相当好。他对饮茶也有特殊的爱好,常饮不辍。不但如此,传说他对烹茶的水也很讲究,在浙西、淮南两地任职时,常用无锡惠山泉水煎茶,后来到了京城长安当宰相时仍然用的是惠山泉水。长安离无锡路途遥远,李德裕煎茶用的泉水通过驿站一站一站地接力递送,称为“水递”。后来有和尚劝他,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他才在长安专门打了一口优质水井,取水煎茶。


水井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他的老朋友从遥远的四川派人给他送茶到京城来,他立即在夜里打开,先是碾碎煎煮,又请来僧人一起对饮,喝了以后,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真是妙不可言。剩下的不敢浪费,就好好保存起来,等到读书的时候再喝了。可见他对这种茶叶情有独钟,十分珍爱。诗中的描写,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特别说明这是“剑外”的茶。巴蜀是茶叶的摇篮,因为巴蜀地处内陆,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制茶业在秦代就已经形成。


到了西汉时,成都已经成了中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以后逐步向东南一带传播,到唐代巴蜀出产的茶叶还成了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由于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巴蜀的茶叶一直享有盛誉,这次李德裕的朋友送来的茶叶,自然也是难得的精品了,所以他要如此珍爱。其次是,诗中特别提到,有了好茶,他就立即请来僧人一起喝,这也是当时文人的时代风尚。


茶叶

因为那时佛教的禅宗风靡全国,禅宗的新的思想观念成为当时的时代意识,不少文人都喜欢和僧人谈禅,接收禅宗文化的熏陶。当时好多寺院也自己生产茶叶,对于种植茶树、采摘茶叶、煎水烹煮、品评茶叶的好坏,和尚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学问,请僧人一起喝茶更有意义,也就成为一种时尚。


茶树

此外,诗歌在对于环境和茶汤的描写方面,特别注重了一个清字。诗中的微月与泉声给人一片夜间清幽的感觉,对竹孤吟,也是一片清静的情怀,就是那碧流、乳花,其中也流露出多少清新!所以,诗人喝了以后,五脏六腑一片清爽,令人精神焕发,几天中诗思都清明畅达,妙处真是难以言喻的了!诗歌通过这样多方面、多层次的烘染描写,内容深厚,情景交融,非常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得到故人所送好茶的喜悦心情,以及喝茶时的特殊的美感。

李德裕

诗歌是对茶叶的高度赞美,以至于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格外珍惜的心情溢于言外。这里,当然就不仅是对茶叶的赞美了,也是对故人的深情的谢意,以及对故人的情谊的珍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诗歌这样巧妙的用心,真是一箭双雕了。